当前位置:广州市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协会 > 会员中心 >
《建筑的革命》
来源: 时间:2013-09-17 点击:3897
摆脱全球性的建筑学危机,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大课题,是全世界的建筑师所思考的重大问题。本书是在第1版的基础上修订而成。全书从生活场、科技系统、经济产物等不同视角,对建筑的本质及其诸多相关问题作了多向度的阐述,尤其涉及当前建筑界及建筑学专业教育中的一些时弊。
本书主要论述:对建筑本质的再认识,对中国古建筑的再认识,对西方建筑的再认识,中西传统建筑的比较与再认识,以及未来建筑的危机与突破等。
本书可供建筑技术研究人员,城市建设管理人员及高等学校建筑、土木专业师生阅读参考。
目录:
目
0 3+1次建筑革命的概略
0.1 第一次建筑的革命
0.2 第二次建筑的革命
0.3 第三次建筑的革命
0.4 正在变革的这一次
0.5 必然却大有可为
1 未来建筑业危机与对策简析
1.1 危机是建筑规律的必然
1.2 投资策划操作的方向
1.3 投资策划须从静态炒作转向知识经济
1.4 制造与施工业未来的对策
1.5 设计、教学的未来对策
2 建筑性质再认识——多元综合性
2.1 建筑是美学的误区
2.2 建筑是生活场的型化——美学的误区续(一)
2.3 建筑是人生的科技系统——美学的误区续(二)
2.4 建筑是经济的手段、产物与产业——美学的误区续(三)
2.5 建筑是人控中介环境——美学的误区续(四)
2.6 非艺术而胜艺术——论建筑的感性(美学)特征
2.7 建筑哲学刍议
3 中国古建筑传统的再认识
3.1 中国古代住宅再认识——归来的森林与海
3.2 中国古典园林再认识——诗情画意的灾难
3.3 中国古代寺观再认识——庙,中国古建筑研究的文化错位
3.4 中国古代城市再认识——尚自然与崇礼制功罪
3.5 中国古代建筑哲学
4 西方建筑再认识
4.1 再认识古典、古典复兴与现代建筑
——建筑史的“奥德赛”
4.2 从哥特式到高技术派的再认识
4.3 新乡土、新地域与后现代主义的再认识
4.4 再认识现代建筑——后《现代建筑语言》“寄案”
4.5 再认识西方建筑史——西方古代与近代的建筑哲学
4.6 西方现代的建筑哲学
4.7 西方当代的建筑哲学
5 中西建筑比较
5.1 中西传统民居及其宅园比较
5.2 中西传统居民及其宅园比较
5.3 中西宫苑庙宇教堂比较
5.4 中西传统店铺、医院、旅馆比较——兼析传统民居
5.5 中西传统学校比较——兼析传统民居
5.6 中西传统建筑哲学比较
6 中西建筑的古今比较
6.1 对建筑本质认识的变迁
6.2 首先仍是生活场所
6.3 人类生存生活的环境
6.4 建筑科技的三次革命
6.5 我们缺钙吗?
7 建筑的未来
7.1 生活的建筑未来
7.2 经济的建筑未来
7.3 科技的建筑未来
7.4 环境的建筑未来
7.5 文化的建筑未来
7.6 建筑哲学的未来(上)——拿下排中津的王冠
7.7 建筑哲学的未来(下)——东西和谐而不同
8 《建筑的革命》与现实
附录1 :学术争鸣,你说我说
附录2:第1版后读者的评论
0.1 第一次建筑的革命
0.2 第二次建筑的革命
0.3 第三次建筑的革命
0.4 正在变革的这一次
0.5 必然却大有可为
1 未来建筑业危机与对策简析
1.1 危机是建筑规律的必然
1.2 投资策划操作的方向
1.3 投资策划须从静态炒作转向知识经济
1.4 制造与施工业未来的对策
1.5 设计、教学的未来对策
2 建筑性质再认识——多元综合性
2.1 建筑是美学的误区
2.2 建筑是生活场的型化——美学的误区续(一)
2.3 建筑是人生的科技系统——美学的误区续(二)
2.4 建筑是经济的手段、产物与产业——美学的误区续(三)
2.5 建筑是人控中介环境——美学的误区续(四)
2.6 非艺术而胜艺术——论建筑的感性(美学)特征
2.7 建筑哲学刍议
3 中国古建筑传统的再认识
3.1 中国古代住宅再认识——归来的森林与海
3.2 中国古典园林再认识——诗情画意的灾难
3.3 中国古代寺观再认识——庙,中国古建筑研究的文化错位
3.4 中国古代城市再认识——尚自然与崇礼制功罪
3.5 中国古代建筑哲学
4 西方建筑再认识
4.1 再认识古典、古典复兴与现代建筑
——建筑史的“奥德赛”
4.2 从哥特式到高技术派的再认识
4.3 新乡土、新地域与后现代主义的再认识
4.4 再认识现代建筑——后《现代建筑语言》“寄案”
4.5 再认识西方建筑史——西方古代与近代的建筑哲学
4.6 西方现代的建筑哲学
4.7 西方当代的建筑哲学
5 中西建筑比较
5.1 中西传统民居及其宅园比较
5.2 中西传统居民及其宅园比较
5.3 中西宫苑庙宇教堂比较
5.4 中西传统店铺、医院、旅馆比较——兼析传统民居
5.5 中西传统学校比较——兼析传统民居
5.6 中西传统建筑哲学比较
6 中西建筑的古今比较
6.1 对建筑本质认识的变迁
6.2 首先仍是生活场所
6.3 人类生存生活的环境
6.4 建筑科技的三次革命
6.5 我们缺钙吗?
7 建筑的未来
7.1 生活的建筑未来
7.2 经济的建筑未来
7.3 科技的建筑未来
7.4 环境的建筑未来
7.5 文化的建筑未来
7.6 建筑哲学的未来(上)——拿下排中津的王冠
7.7 建筑哲学的未来(下)——东西和谐而不同
8 《建筑的革命》与现实
附录1 :学术争鸣,你说我说
附录2:第1版后读者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