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广州市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协会 > 行业动态 > 行业资讯

深圳罗湖“躲雨死”事件敲响建筑安全警钟

标签:建筑 安全  时间:2014-07-22 点击:1727 

    罗湖国际商品交易大厦一楼挑檐18日发生垮塌,造成3死12伤,死伤者多为楼下避雨人群。事故发生在闹市区域,30多米长的水泥板从墙上坠落形成类似山体滑坡的景象,底下不停传来人群的惨叫声。这一画面之恐怖至今依然令人感到心悸。罗湖“躲雨死”事故,再次为建筑安全敲响了警钟——— 别让头顶的屋檐成为夺人性命的定时炸弹。

   “躲雨死”事故让危险的挑檐进入公众视野,成为城市安全的又一软肋。因此,我不禁要追问:如何保证头顶的安全,确保在屋檐下躲雨时不会遭遇飞来横祸?为何此次裂缝“挑檐”在事发前,并未引起监管者的足够重视?

    罗湖区安监局给出的答复是:现行法律法规没有要求对楼体进行年审,一般都是业主自查,发现问题后再主动申请技术鉴定。据介绍,罗湖区安监局要求大楼责任人每月都进行巡查,巡查结果由责任人自己保管,安监部门再随机抽查。此次事发前,安监部门没有收到关于这栋大厦的异常报告。


    楼体安全性命攸关,仅仅靠业主的自觉和物业管理者的自查,如何保证不会流于形式?这样的规定,或许有行政成本方面的考量。但是3死12伤的悲剧,难道还不足以令管理者反思政策方面存在的不足?公众对安全性的需求是首位的,理应获得优先满足。况且,可以通过技术性的设计,将行政成本降至最低。目前采用的自查加抽查的模式,是否执行到位,也同样令人生疑。不然,裂缝本已存在,为何事发前却未接到异常报告?

    “躲雨死”事故的发生固然有其偶然性,但暴露出的安全软肋却是长期存在的。希望借由此次事故,能够促使管理者对老旧挑檐的安全问题进行排查,并催生出建筑安全管理的良性模式。对于死伤者而言,这是最好的告慰。而对于生者的我们,这是城市的福音。

 

快速搜索

关键字:
类 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