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广州市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协会 > 行业动态 > 行业资讯
关键字:
类 型:
地热能建筑推广应用水平亟待提升
标签:建筑 时间:2015-04-13 点击:2079
记者在多地调研了解到,尽管“地热能建筑”在新能源建筑领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受制于投入成本、技术运行等因素,其技术标准等仍相对滞后、市场占有率不高、产业发展水平有待提升。为此,基层呼吁从提升行业“门槛”、完善激励扶持政策、壮大行业企业等方面入手,尽快提升我国“地热能建筑”的推广应用水平。
来自住建部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底,如加上城市污水和工业废水热源,2013年我国地源热泵应用面积已达4亿平方米。但记者在各地采访中发现,当前,我国浅层地热能资源的利用实施水平还有待提升,亟须从提升行业技术标准入手,从严、从高设立行业“门槛”,加强监管。
“当前,政府主管部门及行业内对浅层地能资源调查和评价还不够全面,技术、标准及产品体系建设也刚刚起步,动态监测和建筑物的能效检测缺乏,且由于产品认证制度、责任监管和产品淘汰制度尚不健全等原因,导致部分项目实际运行使用过程中,没有达到预期节能效果。”安徽省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协会秘书长叶长青介绍说。
一些地源热泵行业企业也表示,当前,地源热泵系统科学评价体系和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都还没有建立完善起来,国家地热泵产品制造标准和应用技术规范也不够完善,二者不能有效统一。
为此,基层主管部门和行业企业建议,未来要结合各地实际,加快制定国家层面的浅层地热能应用计划,提升行业技术标准。特别是对已经发展较为成熟的地源热泵市场,严格规范管理,引导行业协会、龙头企业完善技术规范,并推动上升为国家技术标准或规范。
还有专家提出,在浅层地热能的应用领域上,国家应针对不同行业设立不同的政策“门槛”,如在洗浴、度假、养生等领域限制应用,重点发展供暖、供热等有利于整个社会节能降耗的项目,建立完善的地源热泵、地表水源热泵等项目立项审制度,完善相关环境评估机制,避免对地热资源的破坏。
此外,叶长青等基层干部还提出,要加强闭合监管,推进浅层地热能项目的集成示范。通过不定期专项检查等形式,强化工程项目实施过程监管力度,进一步推进浅层地热能应用项目规划、设计、施工、监理、测评等建设全过程闭合管理。在条件成熟的城市或地区,可统筹规划,扩大浅层地热能建筑应用集中连片示范,完善浅层地热能建筑应用的集成技术体系,以及相关技术标准、配套的政策法规。
作为国内推广应用可再生能源建筑较早的城市,合肥市从2006年就开始实施相关项目,主要的可再生能源利用形式就是太阳能光伏和地源热泵。“但主要受制于投资成本,利用浅层地热源的地源热泵技术至今依旧是鼓励性推广。”合肥市建委科技处处长肖方初说。
而在全国范围内,目前国内空调市场上地源热泵的市场份额不足7%。尽管各地均通过财政补贴等手段,给予使用地源地泵的企业和项目资金奖励与补贴,但对市场的“撬动”作用依旧有限,其主要原因就在于地源热泵初投资成本太高,初期推广困难。
安徽省住建厅提供的数据显示,浅层地热能建筑应用增量成本约为350-400元/平方米,而增量成本回收期平均为6-9年,初期资金量大,后期收益慢等因素严重制约了建设单位积极性。
“从前期投入上看,地源热泵由于技术和施工的特殊性,标准高、投入高,相对于普通的国产中央空调来说,也要多投入大约30%。以两淮豪生酒店为例,建设投入达1900万元,最终用3年才实现节约的资金与多投入成本相抵。”合肥两淮豪生酒店实施地源热泵项目的施工方安徽两淮建设有限责任公司工程部部长韩非说。
对此,业内人士建议,我国浅层地热资源丰富,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居民对建筑性能和节能方面的要求都将逐步提升,而传统空调、采暖等使用方式,加重了城市热岛效应,并因燃煤等资源利用方式产生了一系列环保问题,特别是对南方既有建筑的改造上,地源热泵的改造方式相对简单易行,是一个很好的方式。为此,国家要在适合采用地源热泵技术的地区出台实质性扶持政策,大力提倡应用。
如为了突破地源热泵等浅层地热源应用项目的前期投入成本等障碍,国家应拿出专项资金,结合河北、北京、天津等多省市相继出台的激励政策和成绩经验,加大对浅层地热项目的扶持,给予一定节能补贴。同时,尽快督促各地将浅层地热能建筑应用电价参照居民用电执行等已有政策尽快“落地”。
来自住建部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底,如加上城市污水和工业废水热源,2013年我国地源热泵应用面积已达4亿平方米。但记者在各地采访中发现,当前,我国浅层地热能资源的利用实施水平还有待提升,亟须从提升行业技术标准入手,从严、从高设立行业“门槛”,加强监管。
“当前,政府主管部门及行业内对浅层地能资源调查和评价还不够全面,技术、标准及产品体系建设也刚刚起步,动态监测和建筑物的能效检测缺乏,且由于产品认证制度、责任监管和产品淘汰制度尚不健全等原因,导致部分项目实际运行使用过程中,没有达到预期节能效果。”安徽省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协会秘书长叶长青介绍说。
一些地源热泵行业企业也表示,当前,地源热泵系统科学评价体系和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都还没有建立完善起来,国家地热泵产品制造标准和应用技术规范也不够完善,二者不能有效统一。
为此,基层主管部门和行业企业建议,未来要结合各地实际,加快制定国家层面的浅层地热能应用计划,提升行业技术标准。特别是对已经发展较为成熟的地源热泵市场,严格规范管理,引导行业协会、龙头企业完善技术规范,并推动上升为国家技术标准或规范。
还有专家提出,在浅层地热能的应用领域上,国家应针对不同行业设立不同的政策“门槛”,如在洗浴、度假、养生等领域限制应用,重点发展供暖、供热等有利于整个社会节能降耗的项目,建立完善的地源热泵、地表水源热泵等项目立项审制度,完善相关环境评估机制,避免对地热资源的破坏。
此外,叶长青等基层干部还提出,要加强闭合监管,推进浅层地热能项目的集成示范。通过不定期专项检查等形式,强化工程项目实施过程监管力度,进一步推进浅层地热能应用项目规划、设计、施工、监理、测评等建设全过程闭合管理。在条件成熟的城市或地区,可统筹规划,扩大浅层地热能建筑应用集中连片示范,完善浅层地热能建筑应用的集成技术体系,以及相关技术标准、配套的政策法规。
作为国内推广应用可再生能源建筑较早的城市,合肥市从2006年就开始实施相关项目,主要的可再生能源利用形式就是太阳能光伏和地源热泵。“但主要受制于投资成本,利用浅层地热源的地源热泵技术至今依旧是鼓励性推广。”合肥市建委科技处处长肖方初说。
而在全国范围内,目前国内空调市场上地源热泵的市场份额不足7%。尽管各地均通过财政补贴等手段,给予使用地源地泵的企业和项目资金奖励与补贴,但对市场的“撬动”作用依旧有限,其主要原因就在于地源热泵初投资成本太高,初期推广困难。
安徽省住建厅提供的数据显示,浅层地热能建筑应用增量成本约为350-400元/平方米,而增量成本回收期平均为6-9年,初期资金量大,后期收益慢等因素严重制约了建设单位积极性。
“从前期投入上看,地源热泵由于技术和施工的特殊性,标准高、投入高,相对于普通的国产中央空调来说,也要多投入大约30%。以两淮豪生酒店为例,建设投入达1900万元,最终用3年才实现节约的资金与多投入成本相抵。”合肥两淮豪生酒店实施地源热泵项目的施工方安徽两淮建设有限责任公司工程部部长韩非说。
对此,业内人士建议,我国浅层地热资源丰富,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居民对建筑性能和节能方面的要求都将逐步提升,而传统空调、采暖等使用方式,加重了城市热岛效应,并因燃煤等资源利用方式产生了一系列环保问题,特别是对南方既有建筑的改造上,地源热泵的改造方式相对简单易行,是一个很好的方式。为此,国家要在适合采用地源热泵技术的地区出台实质性扶持政策,大力提倡应用。
如为了突破地源热泵等浅层地热源应用项目的前期投入成本等障碍,国家应拿出专项资金,结合河北、北京、天津等多省市相继出台的激励政策和成绩经验,加大对浅层地热项目的扶持,给予一定节能补贴。同时,尽快督促各地将浅层地热能建筑应用电价参照居民用电执行等已有政策尽快“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