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广州市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协会 > 行业动态 > 行业资讯

“从内而外讲述自然”的建筑

标签:建筑设计  时间:2015-06-08 点击:2178 

上海自然博物馆新馆的外部造型被称作“绿螺”。 张新燕 早报资料

  上海自然博物馆新馆的外部造型被称作“绿螺”。

  4月19日,上海自然博物馆新馆正式对外开放,除了精彩的展品外,这座仿佛从静安雕塑公园里自然生长起来的“绿螺”建筑也成为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4月18日下午,在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的一楼报告厅展开一场名为“自然而然”的对谈,自然博物馆新馆的建筑设计方Perkins+Will (帕金斯威尔) 建筑设计事务所、参与国际招标和评审的原上海规土局历史风貌保护处处长王林、原上海科技馆副馆长顾建生以及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同励院副院长陈剑秋共同讲述“绿螺”从规划到建成的八年故事。

  规划:低矮的建筑

  也可以成为城市地标

  对于交通大学建筑师教授王林来说,静安雕塑公园的这个项目可以追溯到十年前。

  彼时仍在上海市规土局历史风貌保护处的她解释说,在最初的城市规划中,这块地皮曾经是住宅的开发用地。现上海市委书记、时任上海市长韩正认为,当时的上海需要更多的绿色空间,同时城市也在寻求艺术与文化的普及,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规土局就将这块用地调整为绿化区域,遂有了建设一个雕塑公园的设想。

  岂料方案刚刚设定,新的项目打乱了原来的计划。为了基础设施建设的要求,上海要在市中心建一个全世界最大的变电站之一,落址就在现在静安雕塑公园的东侧。市政设施与公园的关系成为迫在眉睫需要考虑的问题。

  变电站落成后,事情却又有了转机。这块位于静安的黄金宝地被相中作为自然历史博物馆新馆的落脚处。“在雕塑公园所有规划已经落地的情况下,平衡那么多项目的同时又要保持公园的完整性,新的建筑还要同环境融合,周围还有居民和学校,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所以我们召开了国际竞标。”王林说。

快速搜索

关键字:
类 型: